甲状腺结节离甲状腺肿瘤还有多远需不需要手

2021-2-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医院的门诊室,还是移动医疗平台,关于“甲状腺结节”的咨询量都在飞速攀升。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只是手拿一张体检报告单,忧心忡忡地询问:“甲状腺结节是什么病?”“对健康有影响吗?”“会恶变成甲状腺肿瘤吗?”“得了甲状腺肿瘤必须得手术吗?”“这是不是意味着离死亡又‘进一步’了?”

  针对人们的种种疑问,今天就一起跟随中国瑶医主任医师、医院院长覃迅云教授来详细了解下甲状腺结节。

何为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位于我们气管的两侧,男性喉结的下方。甲状腺有两个叶,分别位于气管的两侧,中间有一个峡部,将两个侧叶连接起来。所以,甲状腺的外观像一个蝴蝶或者是英文字母“H”。

  甲状腺是我们的内分泌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小孩会出现智力下降、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而成年人会出现无精打采,粘液性水肿,体重增加。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出现甲亢,表现为食量增加、消瘦、手抖、爱发脾气、易怒等等。

  甲状腺结节是一大类疾病,凡是甲状腺里面长肿物了,就可以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包括了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

甲状腺结节离甲状腺肿瘤有多远?

  “结节”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良恶性之分,性质可能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者甲状腺炎、腺瘤,甚至甲状腺肿瘤,在没有定性之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中仅约1/10可能为甲状腺肿瘤,因此在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不必盲目紧张。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即使是甲状腺肿瘤患者,早期症状也常不明显。只有当结节生长较快、体积较大、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时,才会出现不适,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憋气等。当发现甲状腺结节伴有上述症状时即需警惕甲状腺肿瘤,并及时就诊。

  颈部超声通常是辨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有经验的医师通过超声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准确率可以达近90%。当B超显示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结节里面有钙化、微钙化,结节里有血流信号,或者结节纵径大于横径(纵横比1),则恶性的可能性较大;若B超显示结节是光滑的、囊性的,形态规则,结节内没有血流信号,那么良性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建议初次发现甲状腺医院进行复查,进一步帮助明确性质。若不能确诊,可通过进一步检查来确诊疾病性质。

防止结节恶变从生活入手

  从肿瘤的三级预防来讲,预防是第一级,第二级是早期发现,第三级是早期治疗。甲状腺肿瘤是二级预防中,做得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1.保持好的情绪:保持乐观的情绪,是健康的第一步。如果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很容易导致结节恶变,特别是女性,患上甲状腺肿瘤的概率更高,也是甲状腺肿瘤容易青睐的人群。保持好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你远离甲状腺肿瘤。

  2.合理控制碘的摄入: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高碘饮食会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可能增加甲状腺乳头状肿瘤的发生风险。保证人体碘正常需求量,“过”与“不及”均不可取。

  3.尽量避免放射性物质:儿童时期接触辐射造成的风险比成人要高,且外源性辐射(如频繁的放射性检查)和内源性辐射(如放射物沉积)都能增加患病风险。

  4.遗传倾向性:一些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需警惕甲状腺肿瘤的可能。

  5.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有研究证实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会增加甲状腺肿瘤发生的风险。所以,改善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的摄入,同时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对甲状腺肿瘤的预防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瑶医有万病皆为毒之说,是管腺窍道淤堵所致,手术只是切除了看到的肿瘤,并没有改变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瑶医认为“百病毒为首”,“毒”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堵”和“淤”,是“毒”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又一病理产物。由于毒邪外侵,壅阻筋脉,造成筋脉淤堵而百病丛生。瑶医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大多数人错误的认为,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就等于除根,一劳永逸。其实,仅局部的切除肿瘤治疗,并没有改变肿瘤赖以生存的环境,肿瘤仍会再次疯狂生长。想要从根本上治疗,只能改变身体内环境,让肿瘤细胞无处可活。

  瑶医针对现代疾病的发病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瑶医“减法生态医学模式”。它在治疗上从整体着眼,用减法治疗模式清除体内的毒素垃圾,打通瘀积阻塞窍道,使得患者肌体气道、血道、水道、淋巴道等窍道通畅,达到消灭肿瘤的临床治疗目的。

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yf/11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