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病例桥本甲状腺炎
2021-3-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氮芥酊 http://m.39.net/pf/a_4603801.html你的心变了,你的世界就会改变,所以你的命运也就改变了。患者,男性,62岁,已婚,大专学历,退休。??发现颈部包块1年半余。患者1年半前自觉颈部有包块,时常伴有咽部不适、颈部压迫感,无怕冷、心慌、便秘等不适,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初步诊断为“甲状腺肿大待查”,转诊至内分泌科专科。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弥漫性结节”;化验甲状腺功能提示:T30.ng/ml,T47.μg/dl,FT33.04pg/ml,FT41.00ng/dl,TSH6.98μU/ml,TG-Ab81.43U/ml↑,TPO-Ab.26U/ml↑”;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长期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μg”,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患者自发病以来,无畏寒、乏力,无手足肿胀感,无嗜睡、记忆力减退,无少汗、关节疼痛,无体重增加、便秘等不适,睡眠及二便可。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时达/mmHg,现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70~80mmHg范围;高脂血症病史3年,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治疗;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免疫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病史。父母过世,死因不详。爱人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育有一女,体健。每日食盐量约9g,主食g,油脂30g,肉蛋类约g。平时退休在家带孙,运动无规律,对减重问题有抵抗情绪,认为体重长期如此无需减重,无烟酒嗜好,睡眠可,二便正常。1.体格检查T36.5℃,P72次/分,R17次/分,BP/70mmHg,身高1.85m,体重85kg,BMI24.84kg/m2。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自动体位,表情自然,回答切题,查体合作。皮肤红润,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眼结膜无充血、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舌质淡红,伸舌居中,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未闻及血管杂音。颈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瘢痕,沿皮纹走行,8cm左右。颈前区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双侧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未引出。2.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T30.ng/ml,T45.μg/dl,FT32.8pg/ml,FT41.2ng/dl,TSH4.37μU/ml。血脂:TC3.91mmol/L,LDL-C2.35mmol/L,TG1.48mmol/L,HDL-C1.01mmol/L。问题评估(A)1.目前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高血压2级(高危组);血脂异常。2.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1)危险因素:体重超重,体力活动少,血脂异常,高血压。(2)目前病情控制平稳。(3)未发现靶器官损害。(4)患者依从性一般,尚不存在影响健康的社会家庭心理因素。问题处理计划(P)1.诊断计划(1)诊断明确,无需鉴别。(2)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相关化验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心电图。2.治疗计划(1)非药物治疗:①合理饮食:食盐量低于6g/d,油脂量20~30g/d,细嚼慢咽,少食多餐,进食粗纤维食物,饮食中要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物,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适量碘;②生活起居避寒保暖,每天定时排便,避免感染,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逐步减重,将体重控制在80kg为宜;③心理指导: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方案,改善不良生活方式。(2)药物治疗:左甲状腺素钠片μg,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3.定期内分泌专科随诊。(一)流行状况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lymphocgticthyroiditis),又称桥本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一个类型。国外报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病率占人群的1%~2%,发病率男性0.8/0,女性3.5/0。也有报道,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5~20倍,高发年龄在30~50岁。如果将亚临床患者包括在内,女性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30~1/10,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公认的病因是自身免疫,主要为1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免疫功能异常。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干燥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并存。患者血清中出现针对甲状腺组织的特异性抗体(TgAb或TPOAb)和甲状腺刺激阻断抗体(TSBAb)等。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促使本病发生的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可能缘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失平衡,尤其是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遗传性缺陷,使其对B淋巴细胞形成自身抗体不能发挥正常抑制作用,由此导致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形成。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作用、补体损伤作用以及Th1型细胞因子的作用均参与了甲状腺细胞损伤的过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