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手术切了就万事大吉了预防甲状腺癌

2021-9-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点击上方“蓝字”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多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又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按患病率排序,依次是乳头状癌(75%)、滤泡状癌(16%)、髓样癌(5%)及未分化癌(3%);恶性程度由高到底则依次是未分化癌、髓样癌、滤泡状癌及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术后预后如何呢?

  经过规范性治疗,绝大部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90%。如何降低这部分患者术后复发就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不得不提TSH抑制治疗。

   

降低术后复发为什么要抑制TSH?

  为啥抑制TSH: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这类癌细胞膜表面有TSH受体表达,甲状腺刺激素与其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甲状腺癌组织复发和增生。所以需要抑制TSH。

  怎么抑制TSH:

  手术后给患者口服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从而达到抑制TSH效果。

  抑制TSH目的:

  1.甲状腺切除后可能会出现甲状腺激素不足,予以替代补充;

2.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

  抑制TSH副作用:

  1.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即为人为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

2.该状态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及房颤(尤其在老年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3.该状态可能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及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TSH抑制治疗的目标:

  TSH抑制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高危DTC者,这种关联性更加明确。肿瘤复发的危险性越高,要求对TSH抑制水平越低。

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新版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推荐:

  复发与进展危险度高的患者应将TSH控制在0.1mU/L水平,但如果患者出现甲状腺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可将TSH控制目标调整为0.1~0.5mU/L。

  复发与进展危险度低的患者,均推荐TSH控制在

0.5~2.0mU/L。

  TSH抑制治疗的具体方法:

  高危组推荐终生服用L-T4(优甲乐)。

  低危组可在术后5年内服用L-T4,并严密随访,5年后若无复发,可将L-T4调整为生理需要量,维持TSH在正常范围内即可。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应开始服用L-T4(优甲乐)。

  L-T4的起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伴发疾病情况以及甲状腺切除范围而定:全甲状腺切除时,年轻患者直接启用1.5~2.5μg/kg/天;50岁以上,如果没有心血管问题,初始剂量为50μg/天,如合并心血管问题,初始剂量应该减半,隔4~6周需要复查甲功,根据TSH的结果调整优甲乐用量,每次增加25~50mg。

  达标后1年内每2~3个月测定一次;达标后1~2年内每3~6个月测定;2~5年内每6~12个月测定一次。

  同时,我们还需考虑抑制TSH治疗的利弊。对于TSH长期抑制的患者,需保证每日摄取一定量的钙(mg/d)和维生素D(U/d)。

TSH抑制疗法并不适合所有甲状腺癌患者

  对那些不表达TSH的甲状腺癌,如未分化癌,髓样癌,即使将TSH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术后复发?

●目前,国内甲状腺癌术后长期随访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医生指导下的患者自身的依从性。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动态监控病情变化,以便尽早发现复发和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控长期TSH抑制治疗效果以及TSH抑制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因此,在临床上,应对每一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术后TNM分期,复发危险度分层和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分层,以指导患者术后个体化的规范的长期随访管理。

END·

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

可拨打免费疾病咨询热线

-

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yy/12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