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美微课第期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专

2021-1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主讲

邵馨奕编辑

小美

邵馨奕

注册国际高级营养师

毕业于河北大学,中国卒中学会红手环志愿者,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从事多年社区营养慢病事业和公益性社区慢病营养干预讲座。

曾任某集团高级健康管理咨询师、营养师,曾任某集团高管私人营养师。

擅长中老年慢病营养咨询、营养评估、健康干预(营养配餐、营养指导、运动指导等生活方式干预),一对一服务过数百人(肥胖人群,三高人群)减重减脂。

大家好!欢迎来到探美族微课堂,我是营养师邵馨奕,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与饮食”。

甲状腺是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人类的甲状腺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故以此命名。

甲状腺控制使用能量的速度、制造蛋白质、调节身体对其他荷尔蒙的敏感性。甲状腺也生产降钙素,调节体内钙的平衡。

依靠制造甲状腺素来调整这些反应,有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这两者调控代谢、生长速率还有调节其他的身体系统。T3和T4由碘和酪氨酸合成。

甲状腺疾病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甲状腺功能增强、减弱,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过少,所导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

主要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俗称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俗称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几种疾病:

一、甲亢

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突眼症、基础代谢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失常。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间比例为1:4~6,以20-40岁最多见,起病缓慢。临床上最常见的甲亢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

(1)高代谢症群:患者可表现为怕热多汗,皮肤、手掌、面、颈、腋下皮肤红润多汗。常有低热,严重时可出现高热。

(2)颈征:甲状腺肿大

(3)眼征:眼突出

(4)神经系统:神经过敏、易于激动、烦躁多虑、失眠紧张、多言多动、有时思想不集中、有时神情淡漠、寡言抑郁者。

(5)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可出现各种早搏及房颤等。

(6)消化系统:食欲亢进,体重明显减轻。

(7)生殖系统:女性患者影响乳房发育,常有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的问题,但少数患者仍能妊娠、生育;男性患者多伴有阳痿。

甲亢的饮食需要注意:

1、补充充足的维生素

甲亢病人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的流失,维生素能调节生理功能和机体代谢,最主要的是维生素B和C。

平时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复合维生素。

2、及时补充微量元素

甲亢病人很容易引起微量元素的流失,经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质脱钙等,其他的微量元素,如钾镁等。

平时要多吃含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如坚果类,牛奶及奶制品,豆类食品。

3、忌吃含碘食品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一个重要元素,甲亢病人如果长期食用含碘食品会使甲亢恶化。

因此甲亢病人要少食鱼、虾、贝壳类海产品,禁止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4、要补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有:糖类、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以及马铃薯、南瓜等。

5、注意食物禁忌

忌辛辣食物以及浓茶、咖啡、烟酒的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有可能引起甲亢病情的加重。

此外含各种生甲状腺肿物质的食物,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也要少吃或者不吃。

6、吃饭忌暴饮暴食

甲亢病人宜少吃多餐,平时多注意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ml左右。

二、甲减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系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生理效应不足而致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

(1)一般表现:怕冷、皮肤干燥少汗、粗糙、泛黄、发凉、毛发稀疏、干枯、指甲脆、有裂纹、疲劳、瞌睡、记忆力差、智力减退、反应迟钝、轻度贫血、体重增加。

(2)特殊表现:面部苍白而蜡黄、浮肿、目光呆滞、表情淡漠、少言寡语、吐词含混。

(3)心血管系统:心率缓慢、心音低弱、心脏呈普遍性扩大、常伴有心包积液、也有疾病后心肌纤维肿胀、粘液性糖蛋白沉积以及间质纤维化称甲减性心肌病变。

(4)生殖系统:男性可出现性功能低下,性成熟推迟、副性征落后,性欲减退、阳痿和睾丸萎缩。女性可有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或闭经,一般不孕。无论对男女病人的生育都会产生影响。

(5)关节系统:肌肉收缩与松弛均缓慢延迟、常感肌肉疼痛、僵硬、骨质代谢缓慢、骨形成与吸收均减少、关节不灵、受冷后加重、有如慢性关节炎、偶见关节腔积液。

(6)消化系统:患者食欲减退、便秘、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半数左右的患者有完全性胃酸缺乏。

甲减饮食要注意:

1、应避免摄入含盐多的食物

因为机体代谢能力下降,患者会有眼睑、颊部虚肿的表现,如果进食过咸的食物会让水肿加重。

虽然不用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但也应该清淡饮食,腌制的食物要少吃。

2、食用性温的食物

大多数患者都喜热怕冷、易疲劳,宜多吃温补的食物。

温性肉类:狗肉、鹿肉、羊肉、牛肉、鸡肉、鲤鱼等。

温性蔬菜: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葱、香菜、茴香菜、黄豆芽等。

温性水果: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核桃、杏子、桔子、樱桃等。

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瓜类、菊花茶、冷饮、雪糕等。

3、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缺乏会影响甲状腺功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

而且病人身体的修复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因此应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奶制品、鸡蛋、豆类、鸡肉、干果。

4、避免食用高脂肪的食物

因为病人的代谢能力下降,血浆循环不畅通,使得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因此患者应减少脂肪的摄入。

避免食用肥肉、猪蹄、肥羊、牛油、芝士等脂肪高的食物。

患者要遵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的饮食原则,食物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还需要适当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枣、花生等富含铁的食物。补充维生素也很重要,平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三、甲状腺炎

甲状腺炎是以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病。

按发病多少依次分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感染性甲状腺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炎。

1、桥本氏甲状腺炎

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

起病缓慢,发病时多有甲状腺肿大,质地硬韧,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压迫症状。

初期时常无特殊感觉,甲状腺机能可正常,少数病人早期可伴有短暂的甲亢表现,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出现甲减。

2、亚急性甲状腺炎

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

典型的表现为甲状腺剧痛,通常疼痛开始于一侧甲状腺的一边,很快向腺体其他部位和耳根及颌部放散,常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疼痛。

在疾病消退过程中,少数病人有甲减表现,但这些表现持续时间不长最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甲状腺炎饮食要注意:

1、少食多餐

患有这种疾病后,患者的身体的消耗会比较大,需要更多的食物补充体能,但是不可以一次吃得太多,可以少食多餐,这样才容易吸收。

因为患者甲状腺的功能比正常人差,身体容易出现水肿,看起来很肥胖。

2、适量食用含碘多的食物

患者不可以吃太多含碘高的食物,如果吃高碘食物,如浓茶、咖啡、海带等,不仅会阻碍疾病的康复,还会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

3、高纤维食物要适量食用

如果摄入高纤维食物多了,胃肠蠕动会加快,可能会引起腹泻,应注意适量食用。

4、均衡饮食

保证饮食营养健康,吃维生素高、低胆固醇、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的食物,每天定时定量饮食,多吃新鲜蔬果。

5、避免刺激的食物

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辣椒、羊肉、浓茶、咖啡等食物是不可以食用的。

6、食用性味温和的食物

热燥、大补的食物会加重疾病,不要多吃,可以多食用谷类、豆类、果蔬等食品。

7、多吃富含镁和钾的食物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面条和馒头,只要是没有刺激性的食物,一般都可以吃。

还要避免油腻的食物,烹调方式最好以炖、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海鲜也不要多吃。

四、甲状腺结节

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上的结节可能是甲状腺癌,也可能是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其他病因,在未明确其性质以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

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并可见到触及大小不等的多个结节,结节的质地多为中等硬度。临床症状不多,仅为颈前区不适。甲状腺功能多数正常。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继发性功能亢进或癌变。

甲状腺结节饮食要注意:

1、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因为患者身体代谢速度加快,身体中维生素的消耗也会加快,所以维生素补充是必要的。

2、饮食要避免辛辣刺激以及油腻、油炸的食品,也不能喝酒、抽烟。

3、甲状腺结节患者应该多补充蛋白质,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保证患者不缺营养,因此患者必须及时补充,可以多吃肉、鸡蛋等。

4、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不能含有碘含量高的食物,如海带,海参,龙虾等海产品,因为碘摄入过多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者可以食用有消除淋巴结肿胀作用的食物,如芥末,奇异果。还应该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香菇,木耳,核桃,山药和新鲜水果。

以上就是今天课程分享的所有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营养饮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我们下期再见~

科学饮食,一生受益。

会饮食,更健康!

精彩推荐

①小寒时节如何养生?

②我想说,我瘦了!

③专家提醒:预防癌症核心的问题之一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④90后小鲜肉称:成功是一场选择的结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yy/12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