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中国甲状腺结节诊治指
2020-8-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pf.39.net/bdfyy/bdflx/191014/7534559.html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中国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
作者许峥嵘来源一附院内分泌科
发现甲状腺结节究竟该怎么办?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甲状腺结节中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非必要的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率也显著升高。这是一个专家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专家泛滥的时代,而常常一种疾病本就是常见病,可是当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那里,得到的答案却不尽相同,到底该信谁的?这里首先就要告诉你,要看哪个医生遵循某疾病的指南给您提供建议!因为指南是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是客观的,是最有利于大众健康的,指南不会为了迎合某个医生或者专业而制定诊疗方案!早在年4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普通外科分会、头颈外科分会、核医学分会多个学会共同编撰了我国首部《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应当强调我国的这部指南基本和欧洲甲状腺学会、美国甲状腺学会的指南相关条款相似。所以甲状腺结节究竟怎么办?不要偏听偏信,要按照指南的规定,而不是哪个医生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下面就和大家说说年8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普通外科分会、头颈外科分会、核医学分会多个学会共同发布了我国首部《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到底是如何说的!首先说说指南是什么,指南就是针对某种疾病在学术界权威组织共同发布的此疾病的诊疗规范,这本指南是内分泌科、外科、核医学科的学术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也就是说不仅内分泌医生需要遵守,外科医生、核医学医生都是要遵守的。接下来说说指南所推荐的不同强度分级的意义究竟指什么,详见下表。
强度分级
推荐强度涵义
A
强力推荐。循证证据肯定,能够改善健康的结局,利大于弊
B
推荐。循证证据良好,能够改善健康的结局,利大于弊
C
推荐。基于专家意见
D
反对推荐。基于专家意见
E
反对推荐。循证证据良好,不能改善健康结局或对于健康结局弊大于利
F
强力反对推荐。循证医学肯定,不能改善健康结局或对于健康结局弊大于利
I
不做推荐或者不作为常规推荐。推荐或反对推荐的循证证据不足、缺乏或结果矛盾,利弊无法评判
发现甲状腺结节该怎么办,指南如是说:(表后内容更精彩请阅读表后的解读)
序号
推荐内容
推荐级别
一、甲状腺结节
1-1
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要点是良恶性鉴别。
A
1-2
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A
1-3
不建议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来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F
1-4
不建议也不反对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中使用血清降钙素(Ct)检测。
I
1-5
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行颈部超声检查。
A
1-6
超声检查可协助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能力与超声医师的临床经验相关。
C
1-7
直径1cm且伴有血清TSH降低的甲状腺结节,应行甲状腺I或99mTc核素显像,判断结节是否有自主摄取功能。
A
1-8
不建议将CT、MRI和18F-FDGPET作为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常规检查。
E
1-9
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是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
A
1-10
超声引导下FNAB可以提高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
B
1-11
经FNAB仍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对穿刺标本进行甲状腺癌分子标记物(如BRAF突变、Ras突变、RET/PTC重排等)检测。
C
1-12
多数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随访间隔为6-12个月;暂未接受治疗的可疑恶性或恶性结节,可以缩短随访间隔。
C
1-13
体积增大超过50%的甲状腺结节,是FNAB的适应证。
B
1-14
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B
1-15
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后如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应及时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
A
1-16
良性甲状腺结节术后,不建议用TSH抑制治疗来预防结节再发。
E
1-17
不建议常规使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包括TSH抑制治疗、I治疗、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经皮激光消融术(PLA)和射频消融(RFA)。
E
1-18
I主要用于治疗具有自主摄取功能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妊娠和哺乳期禁忌I治疗。
A
1-19
如I治疗4-6个月后甲亢仍未缓解、结节无缩小,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甲状腺核素显像复查情况,考虑再次给予I治疗或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B
1-20
I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后如发生甲减,应及时给予L-T4替代治疗。
A
1-21
对儿童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评估和治疗,与成年患者基本一致。
B
1-22
儿童甲状腺结节中的“热结节”也要进一步评估。
B
1-23
甲状腺结节患儿如有MTC或MEN2型的家族史,建议进行RET基因突变检测。
A
哪些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
解释:并不是所有良性结节都不能手术治疗,有手术适应症的良性结节是可以手术的,就是说下列情况是即使是良性结节也应该手术治疗:结节压迫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了;有甲亢而内科药物无法控制的;结节位于胸骨后或者纵膈内的;考虑存在恶变因素。
不需要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结节需要其他治疗吗?
这条需要讲解一下,指南中不建议常规使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良性结节,比如口服左甲状腺素片、碘治疗、PEI指的是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LA指的是经皮激光消融术、RFA指的是射频消融,这里推荐级别是E,E级推荐是指反对推荐,也就是说目前循证证据良好,不能改善健康结局或对于健康结局弊大于利,也就是说指南是反对常规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治疗良性结节的。指南为什么反对使用手术以外的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呢?其一,无法避免复发问题,就像良性结节手术后会复发一样,经皮激光消融术、射频消融同样无法避免术后复发;
其二,非手术方法复杂或者治疗价格比较贵;
其三,这些非手术治疗方法不能改善健康结局或对于健康结局弊大于利。
甲状腺结节诊疗要点梳理作者王糖糖来源医脉通
流行病学及患病影响因素由于结节定义、研究人群及年龄不同,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明显不同。颈部敏感超声或仔细检查尸检可发现更多的甲状腺结节(50%~67%),而触诊其发生率明显降低(4%~20%),而且,触诊为甲状腺孤立结节者,采用超声检查常为多结节。
性别男性的甲状腺体积大于女性,而女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有研究显示,70~74岁的人群中女性和男性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分别为52%和29%。
年龄大量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高,其中单发结节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多发结节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高。
遗传因素甲状腺结节和各类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某些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突变、激活、抑制、缺失等有关。
碘摄入量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影响。
放射性接触史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结节形成和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医学放射治疗,特别是儿科群体对放射产生的副作用极为敏感。
其他自身免疫、吸烟、体重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而饮酒可以使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下降,影响的具体机理尚未阐明。
恶变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人群中,总的恶变发生率为4%~7%。由于检查方法不同(触诊或解剖成像)或甲状腺结节为孤立或多发,其恶变风险也不同。多发甲状腺结节患者,随着结节数量增多(>10mm),任何一个结节恶变的风险降低。对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应该仔细行临床评估,包括放射暴露史、甲状腺癌家族史、声音改变、快速增长、疼痛、吞咽困难等。
甲状腺孤立结节患者甲状腺癌变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大多数结节性肿大起病隐匿,持续多年,不予重视,可于体检或甲状腺超声波检查时发现,主要是鉴别结节的良、恶性。
诊断要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关键在于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判断结节的性质和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1.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的测定确定甲状腺的功能,一般功能不受影响。高功能腺瘤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降低。
2.甲状腺核素扫描高功能腺瘤多为“热”结节;“温”结节大多为结节性增生、腺瘤,良性居多,但少数也可为恶性。“凉”结节或“冷”结节需除外恶性,但腺瘤和囊肿亦可为“凉”或“冷”结节。
3.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节的性质,囊性常为甲状腺囊肿,混合性应考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多为实性结节,少数有部分囊变性。
4.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良性和恶性意义较大,但可遗漏癌肿,假阴性和假阳性发生率因方法和技术水平差异不同,必要时可重复进行。
5.血清TG-Ab和TPO-Ab阳性提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但不排除恶变。甲状腺髓样癌有降钙素特征性分泌,故可测定血清降钙素作鉴别。
6.颈部X线检查乳头状癌组织中常见钙化灶。
7.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及其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时,血清Tg测定值常升高。
治疗方案及原则1.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减退)的良性结节,主要治疗是给予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抑制TSH的分泌,使良性结节缩小。一般不用碘剂治疗。
2.“温”结节可考虑先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随访血TSH是否被有效抑制。严密观察2~3个月,如结节缩小,多为良性病变;如结节无明显变化或增大,应予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术后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以防复发。
3.“冷”结节应先行细针穿刺活检,未能证实恶性者不一定立即手术,亦可先试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密切观察,对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者应首选手术治疗。
4.甲状腺囊肿经穿刺活检排除恶性者,体积较小者可不处理,较大者需配合囊肿穿刺排液后注入硬化剂治疗或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于晓会;单忠艳;甲状腺结节的病因与流行病学趋势.专家论坛(年08期)
2.刘金玲.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3.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
4.第三版《内分泌代谢病学》
5.《临床甲状腺病学》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