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ldquo甲状腺结节和钙化
2022-3-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患者患者,女,33岁,因在外院体检超声发现了甲状腺左叶实性结节伴钙化,为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来我科就诊。
图1外院超声报告
我们我们对该结节进行了简要超声扫查,认为结节里的“钙化”为形态相对规则的粗大钙化(图2,图3),且结节边界尚清晰规则,是良性的表现,建议患者随访即可,无需穿刺。然而患者执意要求穿刺,遂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图2甲状腺左叶纵切声像图:“甲状腺左叶结节伴钙化”
图3甲状腺左叶横切声像图:“甲状腺左叶结节伴钙化”
由于由于结节毗邻食管,为防止穿刺时损伤食管,我们决定在结节和食管间注射“液体隔离带”来保护食管。然而在注射液体隔离带的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是结节无法与食管分离,而且随着盐水的注射,结节边界模糊不清了;二是结节里的“钙化灶”突然消失了,反复扫查也找不到。正在疑惑的时候,患者无意识地做了下吞咽动作,结果发现结节里的“钙化灶”再次出现(图4、图5)。嘱患者重复进行吞咽动作,并做饮水试验后仔细扫查该部位,发现病灶内的强回声“钙化灶”在吞咽及饮水后缩小甚至消失(视频1)。
图4注射“液体隔离带”时“结节”边界模糊,结节内强回声消失
图5患者吞咽动作后“结节”内强回声再次出现
视频1患者饮水和吞咽动作后动态扫查食管憩室声像图
于是我们意识到所谓的“钙化结节”只是一例咽食管憩室,而“结节”里的强回声“钙化灶”后方伴彗尾征考虑是食管里的气体进入憩室内形成的强反射产生的振铃效应。随后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患者陈述一年前就常有咽部不适感,钡餐检查早已证实有食管憩室,因畏惧外科手术未做进一步治疗。
咽喉咽食管憩室位于咽和食管交界处,临床少见,多见于老年人。其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咽食管后壁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的食管壁相对缺少肌纤维,当食管内压力增加时导致粘膜和粘膜下层经该薄弱区膨出形成囊袋状结构。
咽喉咽食管憩室易误诊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结节,掌握其超声特征有助于诊断。其常见超声表现:(1)甲状腺后方不均质低回声团,多位于左侧,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可见点片状、团块状或弧形强回声,后方可伴声影或“彗星尾”征;(2)经吞咽或饮水试验后,病灶形状或憩室内强回声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3)多切面扫查可见病灶边缘与食管壁回声相连续;(4)咽食管憩室与甲状腺活动不同步。
(下面病例由医院超声科李文东主任友情提供)
患者,女,69岁,外院体检发现甲状腺肿物就诊,无不适。超声检查发现左侧咽食管憩室。
图6甲状腺左叶纵切声像图:左甲状腺后方弧形强回声伴彗星尾
图7甲状腺左叶横切声像图:左甲状腺后方弧形强回声伴彗星尾
图8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见食管上段左侧局部呈囊袋状突出,为咽食管憩室,腔内可见钡剂充填(箭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