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今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一例
2020-1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边上长黑点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321/6983179.html
患者:女,13岁。左颈部肿块伴疼痛6天。呈持续性、不放射痛,伴咳嗽,体温38℃。既往史:9岁时也曾因左颈部肿块伴疼痛入院,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彩超:
描述:左侧甲状腺中上极形态饱满,左侧甲状腺上极背侧探及一大小约23mm×10mm混合回声,边界欠清,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左侧甲状腺筋膜增厚,周边软组织肿胀,可见范围约26mm×18mm混合回声,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与甲状腺内混合回声境界欠清。右侧甲状腺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均匀,其内未探及明显的囊实性回声。峡部3.1mm。双侧颈部均可探及多个低回声,左侧最大20mm×6mm,右侧最大8mm×5mm,边界清楚。
彩超意见:左侧甲状腺混合回声,考虑甲状腺内炎性包块;左侧甲状腺周围组织炎;右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低回声,考虑淋巴结。
CT:左侧颈部软组织肿胀伴肌间隙内密度减低影伴小片状增高密度影,考虑感染可能;左肺上叶舌段少量慢性炎症。
彩超引导下左侧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
取得少量组织和白色脓液4ml。
穿刺病理:(穿刺部位左侧颈部甲状腺)急性化脓性炎症。
细菌培养:血链球菌。
随访至今:患医院行手术切开引流,目前恢复良好、未再复发。
讨论:甲状腺一般不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因其具有完整的包膜、丰富的血供和淋巴回流,甲状腺内含有高浓度的碘离子,抗感染能力强。
临床AST少见,一般为继发性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一般认为与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紧密相关。也可发生于免疫力低下、如患艾滋病、急性白血病、糖尿病等患者。另外、甲状腺的某些基础病灶也给AST提供了机会,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等;此外、医源性感染也是原因之一。
梨状窝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第3或第4鳃裂未完全退化,残留的鳃囊或瘘管,经由甲状软骨下缘外侧斜行从咽下肌穿出,终止于甲状腺上极。而左侧后鳃体退化消失较晚,鳃沟与咽囊发生异常穿破或不完全闭锁,因此AST多见于左侧甲状腺。
梨状隐窝瘘多见于儿童,早期表现为发热、颈前肿痛、咽喉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进展期形成颈深部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症状缓解。
当发现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或新生儿颈部炎性肿块逐渐增大,尤其在左颈部肿块反复发作时,应高度怀疑梨状窝瘘。
梨状隐窝瘘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超声表现:
病灶可表现为颈部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可局限于甲状腺中上极腺体内,也可走行于颈总动脉前内侧与甲状腺上极外侧缘间,甚至穿透颈前肌层至皮下。
肿块有压痛及波动感,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夹杂有斑点状回声,内部透声差,边缘有时可见厚壁样结构,病变区可经气管环向上、后、口底方向延续,部分脓肿可见浮动的含气体的点、片状强回声。(蓝色箭头所指其内气体强回声)
炎症静止期可显示梨状窝底部-甲状软骨下角-甲状腺上极之间「J」形的瘘管回声,即可确诊。(以下图片中的M)
此病例为回顾性分析,当时并没有想到梨状隐窝瘘,只是感叹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很不常见!后学习当中遇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就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这个患者年龄不大、已有两次感染情况,笔者了解到有些梨状隐窝瘘患者反复感染的次数更多。此患者的症状及疾病的表现、非常符合梨状隐窝瘘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加上超声表现中:形态、边界、回声、血流情况及炎性包块位置和走行,似能窥见瘘管的身影。唯一遗憾的是CT未能捕捉到不规则混杂密度影内的气体回声,若能有此表现,梨状隐窝瘘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无疑。患者虽最终去长沙治疗,亦未有确切的病因反馈。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或治疗能够顺利发展,特别感谢普外三科、病理科、内分泌科及其他兄弟科室对我们彩超室的大力支持!多学科协同合作,才能把医学事业壮大。
文章仅用于分享学习,感谢超人前辈们的辛勤探索和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