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路医言谈谈甲状腺手术

2021-12-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点击上方“季路”   1.甲状腺之窗------悬韧带甲状腺之所以随吞咽上下移动就是因为悬韧带。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首先应切断悬韧带。切断悬韧带后,应向后钝性分离,可达甲状腺后方,与外侧汇合。然后向下切断峡部。

  2.上动脉应在甲状腺腺体表面切断上动脉前支,翻转后,切断后支。不要试图游离上动脉主干,除了容易伤及喉上神经,主要是容易劈裂上动脉上下支分叉,造成视野之外的出血(甲状腺手术最大禁忌)。

  3.下极血管推荐膜内结扎。

  4.排钳只有瘤体完全显露,才可开始排钳。应从张力最高处开始,沿切线方向钳夹。张力最高处内上方,然后气管前、下极、上极、外侧。如果想要尽量保留更多腺体,推荐从单一方向排钳。

  5.止血腺体出血应采用缝扎,尽量多缝合组织,结扎后腺体组织挤压止血。

  6.喉返神经麻醉成功后等10分钟,确定有无颈深丛阻滞。甲状腺后被膜内切除可保喉返神经无忧。一般不推荐显露喉返神经,如果术中出现声音嘶哑,可按以下方法显露:在甲状软骨外下角显露喉返神经上支,沿上支向下游离,可显露喉返神经全程。

  7.甲状腺癌多为乳头状癌,如果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行患侧切除,对侧次全切即可。如需颈廓清,应切断胸锁乳突肌,显露廓清边界-----上为颌下腺,后方为斜方肌前沿,然后沿副神经和膈神经方向自上而下清扫。清扫锁骨上窝应注意血管回缩和左侧的胸导管。

  让我们重温一遍手术过程。颈部低位弧形切口,切开颈阔肌,上下剥离皮瓣,分离胸锁乳突肌,缝扎颈前血管,切开颈白线,横断颈前肌群,探查甲状腺,切断悬韧带,切断峡部,切断中静脉,游离上极,结扎上极血管,游离下极,排钳切除,止血,缝合创面,引流,缝合切口。

  有问题吗?

  没问题吗?

  1.切口越低越好吗?我们知道,颈部切口瘢痕小,是因为顺皮纹、无张力、血运好愈合快。一旦切口过低,就无法顺皮纹,而且会有一定张力,因为颈根部皮纹为适应颈部转动而呈放射状。合适的位置为胸锁骨上2厘米,此处为颈根与颈主体部交界。

  2.弧形切口的问题弧底在正中,左右对称,拐弯时防止斜飘。解决方法:标记笔画线设计(为了完美切口,有点丢人值得)。主刀位置反刀切,保持刀与皮垂直,另外就是慢点。

  3.辨认切开颈阔肌首先必须清楚,颈阔肌中央部分并无肌性组织,颈前血管紧贴颈阔肌。可在切口两端寻找颈阔肌,如果不能目视辨认,可用血管钳纵形撑开颈阔肌,分离其下间隙,沿切口撑开切断颈阔肌。

  4.游离皮瓣作用:便于切开颈白线和分离胸锁乳突肌。范围:上达甲状软骨,下达可扪及气管部位。注意:保持张力,保持正确层次,防止损伤颈前血管。我刚工作时,甲状腺是大手术,游离皮瓣是难点之一,特别是没有电刀时。

  但,真的有必要这样吗?

  正方:小瘤子为了不切断颈前肌群,需最大限度切开颈白线;大瘤子必须分离胸锁乳突肌,不充分游离皮瓣都无法完成。

  反方:颈白线是唯一的、最好的、最便捷的入路吗?切断颈前肌群比游离皮瓣的损害更大吗?游离皮瓣会加重术后皮肤水肿,可能出现皮下积液,增加手术时间,许多时候还要切断颈前肌群,是否得不偿失?多大的瘤子才需要游离胸锁乳突肌哪?就算需要游离皮瓣,都需要如此大的范围吗?

  先不忙下结论,看看后面再说!

  1.分离胸锁乳突肌当胸锁乳突肌覆盖瘤体外侧四分之一或瘤体外侧突入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达四分之一时,需要分离。分离到瘤体外侧缘部位即可。注意:防止损伤胸锁乳突肌深面的颈内静脉。保持胸锁乳突肌肌膜完整,避免进入肌纤维内。仔细处理与颈前肌群的交通血管。

  2.缝扎颈前血管理由:电凝、结扎会因术中牵拉及术毕缝合牵拉再次出血。

  缝扎位置一:尽量靠近上下两端。便于分离白线,预留较大空间牵拉缝合肌肉。缺点为侧支循环较丰富,缝扎止血效果不可靠。

  缝扎位置二:相距一厘米。

  缝扎位置三:四点缝扎。

  顺序一:先下后上,血管充盈,易于辨认,但易出现血管内淤血,补救措施为结扎前驱血。

  顺序二:先上后下,无血管淤血,但下方不易辨认。

  推荐顺序:缝合时先下,然后提起,暂不打结;后缝上方。先上方打结;后下方。

  缝扎方法:以镊子将血管稍稍提起,然后缝扎。既可避免分缝合不全,又能防止缝合过深,伤及尚未露面的甲状腺。

  颈白线从开始做甲状腺手术,就采用颈白线入路,一直以为颈白线入路是最便捷和最合适的。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位置不好确定,同时颈白线是甲状腺前组织中结构最复杂的部位,层次最多,随甲状腺大小变化变异最多,从此向两侧扩大最容易走错层次,而且峡部偏右常有一固定血管沿甲状腺表面下行,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不算太难,对于年轻医生难度不小。

  虽然我已经作了很多甲状腺手术,但是具体操作时,还是需要瞪大双眼。到底是这种手术方式存在问题,还是应用不够合理?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掌握经典的颈白线入路。

  1.确定颈白线位置对于甲状腺体积较小或左右对称者,可以通过喉结气管连线和颈前静脉确定。对于单侧甲状腺体积巨大,左右明显不对称,气管移位明显者,常规方法很难确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横行切开颈前肌筋膜,颈白线一目了然。反正需要横断颈前肌群,切开颈前肌筋膜不增加额外损伤,不浪费时间。

  2.切开颈白线先纵形切开颈前肌筋膜中段,向上延长达切口顶端,下方暂时不切,以防损伤颈前静脉弓,出血不易处理。此时透过半透明的外科被膜,已经可以看到甲状腺峡部,但是也发现甲状腺体被胸骨甲状肌覆盖。

  此时不要急于切开外科被膜,找到拨云雾而见天日的感觉,现在显露不够,事倍功半。

  用手指分离峡部以下气管前间隙,向下完全切开颈前肌筋膜,如果此时伤及静脉弓,可用手指挤压后,左右分别缝扎。

  需要横断颈前肌的,现在就可横断胸骨舌骨肌;不需横断者可向患侧拉开胸骨舌骨肌,提起患侧胸骨甲状肌内侧缘,纵形切开其内侧筋膜,上达甲状软骨,下达气管前间隙,即可安全到达甲状腺。

  注意两侧筋膜并非相互连通,而是分别附着于正中线上,只能分别切开。

  另外没有向上下完全切开筋膜前,不要试图用止血钳经小筋膜裂口分离颈前肌与甲状腺之间的间隙,防止出现视野之外的出血。

来源:普外时间

季路医生招募中……   只要您是一名好医生,您愿意实现自我价值,便可以加入我们,将您的简介及个人照片(也可以附上您的心路历程以及难忘的经历)发至:giloo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yy/12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