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努力也没关系
2023-10-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9/95731.html
这一期,《一封信》征集的主题是「我的努力」,一共收到了封来信。
大家真的都好努力呀。一名特岗教师「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守着一眼望到头的努力」;读者X是重听人士,他无数次地努力练习不擅长的中考英语听力;一位来信者是外包员工,却承担着比正式员工还多的工作量;「十里归途」大专毕业后进入券商,想用努力来验证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人,在最「卷」的行业可以走多远;还有一名读者是全职妈妈,她一边做家务一边在手机文档里写下这封信……每种努力后面,都是尽力而为的人生。
就像读者糯糯所说,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努力的忠实信徒」,好像从生下来就被植入「努力」的基因。但有一天,终于还是会发现,努力不是万能的,反而还可能损毁我们。我们收到的大部分来信中,都讲述了对「过分努力」的觉醒时刻。很多人意识到,努力也是一种规训。同时,那些被过分强调的努力之下,还隐藏着环境中的系统性缺陷。有些不公平、不友好,被偷换成不努力,抽打在普通人身上。有人试图跳出这种规训,去寻找那些被努力遮蔽过的心声,和最想去的方向。也有人认清了努力的真相,不再苛责和消耗自己。
尽管努力有时是徒劳,努力还让我们不快乐,但不代表那些努力就不珍贵。每一份努力,都含着一份期待。每一次为期待而付出的行动,还是起自生命里涌动的热情和能量。努力仍有可能让我们在这个秋天有所收获。只是,收获的意义,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不尽相同。
努力或者不努力,其实都没关系。我们可以有努力的自主,也有不努力的自由。
策划|《人物》编辑部
??
第一封信
这个话题我太有感了。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在读书和工作这件事上,我考上大学、考过司法考试、考上研究生、考上公务员、辞职当公证员,最终又辞职考上事业单位……听起来没有人会说我不努力吧?从小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对我的印象都是这样,努力在他们看来是很值得表扬的品质。
但经历了这么多,到了30多岁的年纪,回头再看,我更希望自己多些聪明,少些努力,或者说少些埋头的努力。这里的聪明是指,能够早早地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挖掘到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从而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被父母、长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等等所左右。
过往学习工作的20多年,之所以这样努力,只是因为我别无他法。我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越努力越困惑,我知道这些跟父母灌输给我的观念有关,那就是你只有好好读书、上大学才有出路,毕业了也只有进入体制内才算稳定……
我总是想起年复一年坐在书桌前备考司法考试,努力去理解那些法条、背那些生硬文字的样子,后来我通过了那场考试,也从事了法律职业,但在工作中我却越来越发现自己仍然不具备法律思维,没法像一个法律人那样去思考,感性认识总是优先于规则、逻辑,碰到任何一个新的案件都会如临大敌,怕这也错那也错,一上班就痛苦万分……为什么不放弃?当这个念头冒出来,另外一个努力的自己就会马上跳出来:可是我之前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啊,放弃的话多可惜啊!那样不是完全否定了自己吗?其实自己也明白,这样就像炒股,再不抽身离开,只会亏损越多。这个割舍的过程持续了很久,也很痛苦。
现在我知道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还想去尝试,可是选择已经变少了,制约变多了,房贷、生活费、孩子……我的容错能力变低了,接下来只能在现在扮演的社会角色中继续努力。
选择比努力重要。我不会要求我的孩子过分努力,我会鼓励她跳出舒适圈,去尝试任何她感兴趣的事情。我会在她过分执着一个事情的时候,开导她,告诉她没关系,换个角度去看待,就算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也没有关系,真的没有关系。我希望我的孩子过上平庸、普通并且开开心心的生活。
图源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编辑部回信
你好,
看到你的这封信,我的第一反应是,你真的很能坐得住呀,研究生、司法考试、公务员、事业单位,迎接一场又一场的考试,这些都很需要安心下来,付出很多的时间,很努力地应对那张试卷。我就不行,对待考试,我没法全神贯注。
年,我也考过司法考试,不过那会儿已经改叫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了。临考前,我在广州复习,借了张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卡,4楼,想来我应该是在这层楼复习,那里有张紫色的单人沙发,好像我每天去到那里,就是为了睡紫沙发,午休总是睡到日暮黄昏。
有一阵,我听人说,嗜睡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医院抽血查,结果没问题,我很是失落,最后一点喜欢睡觉的生理性借口没有了。
后来考试,就像你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我面对道选择题,在6个小时里一顿乱选,竟然也通过了。
不知道你在事业单位做些什么和法律相关的工作,这么多年了,如果看到新案件还有种如临大敌、怕出错的心态,是不是也能说明你是个负责任,会反思自己工作的人?我认为,这对案件当事人很重要,比有法律思维更加重要。
我没有你的勇气,辞职,又辞职,再考试。我是个随波逐流的人,毕业时,需要考试的岗位我一眼都不敢看。
但我的同事罗兰像你一样,也干过公务员,听说她在一个城市的海关岗位,一干十三年。可能很多人都被父母灌输的观念、社会中针对女性的隐性规则所「引导」,进入工作后也有自己的一番挣扎。我这位同事的决定是,36岁来到北京,来到媒体这个「夕阳行业」。不知道她辞职时是怎么考虑沉没成本的。总之,她来了,不过,她应该还没有孩子。
为你高兴,现在你知道想要什么了。普通、平庸可能是大部分人的状态,但刑法那么多案例又在告诉我们,能普通、平庸地活着也很不容易了,再有那么一点开心就更好了。
祝你开心。
周缦卿
图源电影《山中的汤姆先生》??
第二封信
我可能不会再那么努力了。
去年是备考的一年,在我考完的那天晚上,我妹突然来找我,告诉我说阿婆在去年10月末就已经因为肺癌去世的消息,家里人没有和我说是因为怕耽误我学习。我当时第一感觉是荒谬和生气,再是后悔和伤心。
但是后来反思我备考的一整年,其实我慢慢能理解为什么我的家人会这么做。备考的时候任何打乱我计划的事情都会让我像炸弹一样爆炸,暑假的时候阿婆总是在电话里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玩玩,我总是说再看看,最后只在上学前的那个周末回去了两天。那时候阿婆已经很瘦了,一直在咳嗽,但是我当时只是单纯地以为她年纪大了。后来我翻到一张她拿着一条鱼的照片,才发现她的三凹征其实特别明显,我作为一个医学生,但是丝毫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