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抗体特别高,接

2020-1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接下来该怎么办?

作者喻庆安来源健康甲状腺

甲状腺结节很少会引起不适感,所以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在体检时医生查体摸出,或被甲状腺B超发现;少部分是因为肿大明显引起外观改变而被患者或家人发现,进一步通过B超证实。

不少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都有点担忧,怕是癌症,怕要手术。但事实上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

所以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只需密切观察随访。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呢?

1.尽早就诊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都要去专科(如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就诊。

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指标;如果体检的B超做得比较简单,可能还要请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再做一次B超。

2.判断良恶性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阅读B超报告单,医生通常能初步判断出结节的良恶性。

有下列病史的人,需要警惕恶性结节:

儿童期有过颈部放射性照射史;或者头颈部曾经接受过较大剂量的放射线;

直系亲属中有人患甲状腺癌;

单发质硬结节;

多年的甲状腺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伴有声音嘶哑、吞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B超有下列表现的人,需要警惕恶性结节:

实性低回声结节;

结节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和(或)向周围浸润;

结节纵横比大于1;

结节内有微钙化,沙粒样;

结节内部有明显血流信号;

结节的弹性评分较高,常大于或等于4分;

结节的TI-BADS分级较高达4a及以上;

结节同侧中央区有淋巴结异常或伴有侧颈区淋巴结异常。

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无法初步判断结节是不是恶性,还可以借助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3.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如果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或结节比较大产生了压迫症状,或甲状腺功能有异常,就需要进一步治疗。

单纯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只要定期复查随诊即可。

甲状腺抗体特别高,怎么办?

作者张萌来源健康甲状腺

来门诊咨询甲状腺抗体的绝大多数病人,甲状腺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只有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看着超过正常范围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指标,大家尝尝心急如焚、夜不能寐,生怕自己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在被告知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吃药打针后,大家仍然不放心,不过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多虑了。

甲状腺抗体是什么?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最常检测的甲状腺抗体。

TgAb、TPOAb升高往往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或桥本甲状腺炎。

正常情况下,人体没有或只存在非常少的甲状腺抗体,充当护卫军的角色,保护甲状腺不受损伤。如果这些抗体明显增加,就有可能把甲状腺当成「敌人」而进行攻击破坏,出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悲剧。

当甲状腺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就会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引起各种甲亢或甲减的症状。

当然这种攻击破坏的程度和攻击时间因人而异,所以即使存在升高的甲状腺抗体也并不一定会马上就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有时候可以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引起任何不适。

抗体升高需要治疗吗?

1.甲状腺功能正常

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即使抗体明显升高也是不需要用药物治疗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B超就可以了。

这里所说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是指: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都在正常范围内。

复查频率:刚开始可以间隔时间短一些,以后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如果病情稳定可以考虑一年复查一次,或出现明显甲亢或甲减症状时随时复查。

不过即使一直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抗体明显升高将来还是有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所以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2.甲状腺功能异常

如果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即TSH、T3、T4不在正常范围内了,需要由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评估。一旦达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就要使用药物治疗。

3.备孕、孕期的女性

如果是准备近期怀孕的女性,即使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还是需要重点监控促甲状腺激素(TSH)这个指标,以免影响生育和胎儿的智力发育。

从优生的角度考虑,TSH最好控制在2.5mIU/L以下。

因此,备孕、怀孕阶段的女性,医生会给予更积极的治疗方案,指标的控制也更为严格。而且一旦怀孕,需要更加频繁地复查甲状腺功能,由专科医师根据情况考虑治疗方案。

不过也没有必要过于紧张,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以及时去内分泌专科就诊,只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把相关指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对怀孕、生孩子影响是不大的。

图片来源:rf.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zd/10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