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与甲状腺疾病
2017-10-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岩石、土壤、空气和水)中,但是分布极不均衡,从海洋到内陆依次递减。一般来讲,海产品的碘含量高于陆生动植物,动物性食物大于植物性食物,蛋、奶的含量大于一般肉类。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甲状腺素的必需成分。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当碘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由于机体缺碘的程度和时期不同,机体出现障碍的严重程度也不同。这些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IDD)。长期碘摄入量过高或一次性摄入相当高剂量的碘,会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可以致病,统称为碘过多病。高碘可以导致甲状腺肿,并已被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年,于志桓等编制出了著名的“U”曲线,表明碘摄入量与人群甲状腺肿大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碘摄入量在一定的适宜的范围内,甲状腺肿处于散发水平,摄入量超过一定水平,甲状腺肿大率就会升高。
碘在体内主要被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其生理作用也是通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表现出来。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能量代谢、垂体的支持作用、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以及脑发育。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氧化,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因此增加耗氧量,加强产热的作用,对维持和调节体温起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能量代谢对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甲状腺激素的过少或过多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调节碘代谢和甲状腺功能的最重要的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TSH的分泌受血清T3、T4的负反馈调节,碘缺乏导致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反馈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TSH,刺激甲状腺的增生肥大。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参与肌肉、骨骼、身高和体重的发育或分化。这对儿童期的体格发育极为重要,甲低时会造成体格发育落后,如体格矮小或侏儒、肌肉松软无力、性发育障碍。
在脑发育的临界期内,甲状腺激素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脑发育临界期的甲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发育障碍,出生后表现为不同成度的智力落后,其最严重的疾病为地方性克汀病。
平时重视海带、紫菜、干贝等碘含量高的食物摄入,还有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食盐中已经加碘,明显减少了碘缺乏的发病率,但是高碘地区要注意碘不要过高的摄入,避免高碘性甲状腺肿大的发生。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碘的摄入量为μg/d。
下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营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