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0-10-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术后恶心呕吐是麻醉和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增加痛苦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甲状腺肿物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由于恶心呕吐会增加伤口的张力,引起伤口出血,因此,分析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对症处理非常重要。

恶心呕吐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1)性别由于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水平不同所致,女性患者血浆中性激素黄体酮的含量较高,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对催吐刺激的敏感性亦有差异,手术在黄体期进行时,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

2)年龄老年人对刺激的反应性较低,在相同程度的刺激下,年轻人易出现恶心呕吐。

3)有晕动病和既往有过恶心呕吐病史这可能与手术结束患者体位突然变动影响前庭功能,因而引起一系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有关。前庭受刺激后,影响网状结构,引起血压下降和呕吐,有晕动症和曾有过恶心呕吐史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生率。

2

病房的环境

包括病房的噪音、灯光、气味等。病房噪音主要来源于病房内的说话声、走路声、医疗仪器的报警声、其他患者的呻吟声及喊叫声等。

3

麻醉因素

麻醉方式的选择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都和恶心呕吐有很大关系。全麻病人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麻患者,这主要与吸入性麻醉气体有关,同时,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会明显较高。

4

手术时间与术中体位

由于甲状腺手术的特殊体位,在术中颈部过度后仰,椎前肌肉和韧带处于过伸状态,椎后肌肉和韧带处于受挤状态,因缺血疲劳而损伤,头部过度后仰,造成脑部血流供应失调,产生中枢性恶心呕吐。术后出现头痛、呕吐症状与手术体位及手术时间有关,时间越长出现症状比率越高。

恶心呕吐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综合分析产生的原因,使患者认识到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的症状,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增强康复信心。

2

环境要求

保持病室内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无异味。做好同病室内其他病人及家属的工作,尽量小声说话,医疗仪器的报警声调到最小。对有轻度恶心的患者可以用柠檬片、橘皮等香味来缓解症状。

3

加强患者术前特殊的体位锻炼

通过加强术前体位锻炼,可使患者逐渐适应手术时过度后仰的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双肩下放软枕垫高20~30cm,充分暴露颈部,每天2次,根据病人的反应和耐受不同,时间可逐渐延长至每次1.5~2.5h,在锻炼时,嘱患者精神放松,体位调整舒适。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体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及减轻患者术后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各种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

4

术后体位护理

对局麻患者或全麻完全清醒的患者,术后给予垫枕头或低坡半卧位。优点是符合患者的生理习惯,还可减轻颈部伤口的牵拉痛,有利于伤口引流,降低颅内压,减轻患者呕吐、头痛的发生。

5

呕吐时的护理

恶心呕吐是甲状腺手术切口出血的诱因之一。患者发生呕吐时,协助患者用手按压伤口,以减少伤口张力,同时头偏向一侧,可在患者颈部垫一小块治疗巾,发生呕吐时及时更换,避免污染颈部伤口。如伤口敷料有污染,及时更换。

6

药物预防及治疗

术前应用抗呕吐药、制酸药,小剂量的止呕药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临床常用胃复安注射液,其价格便宜、副作用少,属于苯胺类抗吐药,可抑制延髓呕吐化学感受区多巴胺受体,反射性地抑制呕吐中枢,具有较强的镇吐作用。同时胃复安能促进肠蠕动,促进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利于病人整体恢复。有报道,地塞米松具有良好的抗恶心呕吐作用,可能是由于地塞米松可减轻颈部手术后的组织水肿,避免对颈前神经、咽喉以及气管的刺激而引起恶心呕吐。

7

饮食及口腔护理

患者呕吐后应立即用清水漱口,暂禁食,根据情况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能量。宜进食清淡流质饮食,同时富含维生素,进食后勿立即平躺,前后1小时减少饮水量。根据患者情况,可协助漱口,或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8

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恶心呕吐与脾、胃、肝、胆、肺三焦与脏腑经络之气血功能失调有关。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按压对减轻甲状腺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的起效时间明显比肌肉注射胃复安快,但注意按压时应位置准确、力度适宜,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李素敏,张淑彩.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9(13):-.

作者:樊静通讯作者:郝艳娇

来源:辽肿护理服务

投稿请发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by/10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