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2017-8-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种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粘多糖等在组织和皮肤中堆积,严重者表现为粘液性水肿。患病率约1%,女性较多见。
疾病分类1.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分类
(1)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称为原发性甲减,占全部甲减的95%以上。发生在胎儿和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称为呆小病(克汀病),表现为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成人原发性甲减的最常见原因是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损伤(桥本病)、甲状腺手术和甲亢I治疗所致。
(2)中枢性甲减:各种原因引起的垂体或下丘脑功能低下致TRH或TSH缺乏所致的甲减。多见于垂体外照射、垂体大腺瘤、颅咽管瘤及其他鞍区肿瘤术前或术后。
(3)甲状腺激素外周作用障碍所致的甲减:主要原因为周围组织甲状腺激素受体减少或有缺陷、循环中有甲状腺激素抗体或外周T4向T3转化减少等。
2.根据病变的原因分类
可分为药物性甲减、手术后或I治疗后甲减、特发性甲减及垂体瘤术后甲减等。
3.根据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程度分类
可分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
临床表现
甲减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很多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以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因此甲减时全身各系统均有改变。甲状腺本身可以萎缩或肿大,部分原发性甲减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出现垂体增大,治疗后可恢复。
1.皮肤:皮肤干燥、真皮粘多糖浸润,体液储留。重者可出现粘液性水肿。
2.消化系统:代谢减低,体重增加。味觉差,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三分之一胃壁细胞抗体阳性,恶性贫血约占10%。胃肠蠕动减弱,便秘。
3.心血管系统: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下降,活动耐量减低。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包积液。
4.呼吸系统: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
5.血液系统: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球压积下降。
6.神经系统:表情淡漠,反射时延长。
7.生殖系统:生育力、性欲下降。妇女月经紊乱或月经量多。
8.其他内分泌系统:甲减-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低下(Schmidt综合征)。垂体性甲减。
9.其他表现:各种中间代谢低下,酶清除减少,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肌酶等浓度增高。如合并糖尿病,则糖尿病病情相对减轻,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用量减少。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常规可见轻度贫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CPK,LDH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甲状腺功能检查:原发性甲减患者T3、T4降低,TSH水平升高。亚临床甲减仅有TSH增高、T4和FT4正常。
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过氧化酶抗体(TPOAb)是确定原发甲减病因的重要指标,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甲状腺自身抗体明显升高。
4.TRH兴奋试验:对鉴别原发性甲减与垂体性甲减有意义。原发性甲减患者TRH兴奋后TSH进一步升高,而垂体性甲减TSH反应低下。
5.甲状腺摄碘率测定:明显低于正常,常为低平曲线。目前对甲减诊断意义不大。[5]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早期不典型病例常易误诊为贫血、特发性水肿、慢性肾炎等,此时应检查甲状腺功能。亚临床甲减可表现为TSH升高,而T3、T4正常,临床上并无特殊表现。
疾病治疗
主要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使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一般需要终身替代,少数桥本甲状腺炎也有自发缓解的报道。
药物可选择左甲状腺素。药物替代剂量与患者年龄及体重有关,治疗剂量应个体化。成人维持剂量多在50-ug/天。
左甲状腺素半衰期为7天,口服后约80%被吸收。服药后约6周可达到血药浓度的平衡。起始剂量为左甲状腺素25ug/天,以后每一至两周增加一次剂量,直至维持量,达到维持剂量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改善,T3、T4、TSH正常,妊娠妇女应将TSH控制在2.5mU/L以下,FT4在正常范围高限水平。儿童需要较高的剂量,而老年患者则需要较低剂量,对老年人或有冠心病史者,起始剂量应更小,缓慢加量,以防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