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
2018-5-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采用食疗、方药两种方法治疗甲亢,具体介绍如下:
1、中医食疗
(1)决明子茶:决明子30克,绿茶50克。决明子与绿茶混匀,每取10克,沸水冲泡,或水煎取汁温服。代茶饮。清肝泻火降压。适用于甲亢高血压者。
(2)灵芝百合饮:灵芝10克,百合10克,冰糖15克。灵芝和百合入砂锅,水煎30分钟,溶入冰糖即可。每日一剂,温服。滋阴溢气,养心安神。适用于甲亢失眠、心悸患者。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
(3)生地枣仁饮:生地15克,枣仁30克,柏子仁10克,冰糖15克。生地和枣仁、柏子仁共入砂锅,水煎30分钟,溶入冰糖即可。每日1剂,温服。滋阴清热,养心安神。适用于甲亢心悸、烦躁、失眠患者。
(4)山药糯米粥:鲜山药30克,糯米克。山药洗净,去皮,切片,与糯米共煮粥。每日1剂。健脾益气。适用于甲亢大便次数多或溏泻者。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
(5)山药鹅汤:主料:山药30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鹅肉克。调料:葱段3克,姜片3克,精盐3克,味精1克。鹅肉洗净,入砂锅,煮沸弃汁。诸药放入纱布袋逢好。砂锅置火上,入鹅肉、药布袋、葱、姜、精盐,文火炖至肉熟,入味精煮沸即可。配餐汤,滋阴益气,止消渴。鹅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治消渴,配合善治消渴之山药、沙参、玉竹,适用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
2、常用方药
(1)消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香附10克,山药15克,白芥子6克,丹参3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水煎服,日1剂。疏肝健脾,豁痰消瘿。用于肝郁脾虚,症见精神抑郁,吞咽不利,神疲乏力,大便溏稀,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
(2)白虎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甘草6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太子参30克,萸肉10克,麦冬15克,生牡蛎30克,五味子6克,玄参10克,香附10克,丹皮6克。水煎服,日1剂。滋阴泻火,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头旺,症见面红,心悸,汗出,急躁多怒,纳亢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
(3)黄芪生脉饮合杞菊地黄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5克,生地30克,山药15克,萸肉10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制首乌15克,生牡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益气养阴,平肝潜阳。用于气阴两虚,症见心悸怔忡,怕热多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
甲亢的中医理论与治疗是什么?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免疫失常和神经精神因素所导至的一种多系统综合症,从中医的理论来说,甲亢的发病与情志和体质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与肝、肾、心、脾有直接的关系)。中医所说的情志因素是指: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或长期思想忧郁,精神压抑、七情不遂而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火随气窜,上攻于头,所以患者表现出急躁易怒、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头晕、眼花等症状;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脾气虚弱,四肢肌肉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表现出消瘦、乏力;倘若肝火旺盛灼伤胃阴,胃火积盛则消谷善饥,所以患者有饭量增高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肝与肾同源,肝阴亏损肾阴就不足,所以导致男性遗精甚至阳痿;如果长期忧虑则伤心,心肾阴虚、神失内守,就会有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体质因素是指素体阴虚,特别是女同志,因为处在发育、妊娠、哺乳期的女性体质较虚弱,一旦有气郁,就容易化火,肝火亢盛则灼伤阴血,这样就容易至病。中医将本病归于瘿瘤范畴,其发病原因首先在于患者素体阴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失敛。在此基础上,复遭情志失调,精神创伤。中医认识到情绪和精神因素对甲亢发生的影响。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若原来体质就肝肾阴亏,则更易炼液成痰,壅滞经络,结于项下而成瘿。中医认为由于七情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总之,患者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气交阻于颈前,则发于瘿肿;痰气凝聚于目,则眼球突出。素体,是指与生俱来,或幼时因某种原因而引起的体质。如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幼时曾患重病,未能及时调治,导致脏腑受到难以改变的功能缺陷,从而形成一种长久的体质,中医叫素体。素体的表现,可分为阴虚型体质、阳虚型体质、气虚型体质等。中医治疗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并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祛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
(1)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
(3)抑制能量代谢。
(4)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适应症如下:
①轻度和中度甲亢(重度甲亢者则中西药同用);
②对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因毒性反应无法继续治疗,且不宜手术者;
③合并肝病者;
④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加重者;
⑤甲亢手术后的疗效不巩固,或又有复发者。
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症状不一,有的呈现出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有的呈现出怕冷、乏力等,甲状腺病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上海港华专家指出,甲亢病的中医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