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甲减甲亢与桥本氏的故事
2018-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女性),如果:体重总是难以下降,经常没有活力,头脑懵乎,注意力难以集中,难入睡、易早醒,关节和肌肉经常疼痛,或者容易脱发……那么还可以考虑一种可能性——甲状腺失调。
医院检查甲状腺,很可能“一切正常”(尤其是男性或40岁以下的女性)……
甲状腺
甲状腺是位于脖子下部(锁骨头正上方)的一个蝴蝶状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素(主要是T4和T3,也有极少量的T1和T2),以调控全身的能量代谢(控制体温),还有其他激素的分泌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因此也与身体的压力反应、性功能、情绪等有关)。
结构上看,甲状腺由许多“滤泡”构成,里面充满由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的Tg(甲状腺球蛋白)——其中有许多酪氨酸,这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基本氨基酸。
甲状腺从血液中摄入碘离子后,TPO(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会将其转化为碘原子(需要铁的配合)(同时产生过氧化氢,一种活性氧族);碘原子与Tg中的酪氨酸结合(碘化),形成T1(一碘酪氨酸)或T2(二碘酪氨酸),然后:
T1+T2=T3(三碘甲状腺素);
T2+T2=T4(四碘甲状腺素);
其中T3是主要的活性甲状腺素,而T4主要是储存在各种器官里,在需要时再被(肝脏、肾脏、骨骼肌、脑和甲状腺)转化为T3(这种转化由“脱碘酶”完成,需要铁、锌、硒的配合)——体内80%的T3都是这样转化来的,而不是由甲状腺直接分泌得来(这样能够更平稳控制整体代谢,并对局部出现的紧急代谢需求做出及时反应)。
我们身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有T3受体,以此来接收T3进入(需要维生素A和皮质醇的辅助),从而调整各自的代谢率——甲状腺失调会导致全身器官失调。
T4还会转化为rT3(反T3),这种结构与T3类似的东西也会与细胞上的T3受体结合,但作用是抑制细胞对T3的接收——这也是身体微调局部代谢的机制之一。
甲减与甲亢
甲状腺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甲减与甲亢:
甲减,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素水平低,这时人的体温往往低,容易抑郁、疲劳,皮肤干燥;甲亢则相反,这时体温可能较高,容易心悸、焦虑——但两种情况下都可能会疲劳、月经不调、脱发……
一般认为,甲减是由于身体缺少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材料(主要是缺碘),此时甲状腺素水平低,下丘脑会让垂体分泌更多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素——长期以往,逐渐导致甲状腺肿大。
但现代人绝大部分(超过90%)的甲减症状其实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多数都没有得到确诊)造成的——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不断攻击甲状腺组织(体内出现针对TPO或Tg的自身抗体),导致甲状腺肿大(可能伴随声音变粗或呼吸困难),并使其逐渐失去制造甲状腺素的能力。
据美国甲状腺协会估计,12%的美国人受到桥本氏的影响(20%的女性体内可能都有TPO抗体),其中女性是男性的5?8倍,而可能有60%的人意识不到问题所在;另外日本人的发病率也很高。
相比于正常人,桥本氏患者有更高的心脏病几率和流产几率,患甲状腺癌的几率也提高3倍。
可以这样检查自己的甲状腺是否肿大:看着镜子,头像后仰,喝一杯水,吞咽时看着自己锁骨头上方是否出现鼓起。
在桥本氏的初期,开始受损的甲状腺会相应加大生产力度,所以初期的甲状腺素水平还会是正常的(有些人的水平可能还会上升);随后,当甲状腺细胞被摧毁时,组织内储存的激素被释放进血液循环,还会导致甲状腺素水平大幅升高,即产生甲亢症状(甲状腺素毒血症);但逐渐的,当储存的甲状腺素流空,甲状腺组织损伤严重,不能再正常分泌甲状腺素时,甲减仍会到来。
除此之外,与甲减相关的还有:由于过敏、病毒感染等引起的“甲状腺沉默”,或者“产后甲状腺炎”——但这两者也都与自身免疫性相关。
甲亢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甲状腺内产生了自主功能结节——往往是由于缺碘造成的。
甲亢的另一种原因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格雷福斯病,此时体内出现针对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有认为,这些抗体会模拟TSH的行为,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激素)——但这种疾病往往最终也会发展成甲减——多数情况下,格雷夫斯病和桥本氏可以互相转化。
桥本氏是怎么出现的?
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参见《肠道高渗透性》和《免疫系统》),桥本氏最大可能的根源在于“肠漏”(“肠道高渗透性”)——这使得肠道细菌或其部分(“内毒素”),还有未消化彻底的食物得以穿过肠道上皮组织,引起免疫系统反应(产生某些会误识别自身组织的IgG抗体,即“自身抗体”),导致炎症(长期的慢性炎症本身也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肠漏的原因在于:
各种会导致肠漏的问题食物,比如酒精、谷物(尤其是麸蛋白)、豆类(豆类蛋白)、奶制品(酪蛋白、乳清蛋白)、蛋清(卵清蛋白)、茄科植物(植物凝血素和糖生物碱,尤其是辣椒素)。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原因是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还有种子(还有蛋清里)里大量的消化酶抑制剂,和其中难以完全消化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给肠道内的细菌(和真菌)提供了过多的营养供给。
过度锻炼……是的,这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之一。
另外还有植物油——其中过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6脂肪酸)会促进体内炎症。
所以,针对桥本氏患者的饮食建议就是原始饮食(尽量7级——除了一日一餐可以去除),并且强烈建议不要“作弊”——由不当食物引发的IgG抗体都能在体内停留数月(比如针对麸蛋白的抗体,往往在完全戒除小麦等食物后,还会在体内停留6个月左右的时间);保险起见,我们需要完全戒除“问题食物”9~12个月,才能保证让免疫系统完全忘掉“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放下戒备——“作弊”一次,很可能相当于废掉大半年的工夫。
另外,建议采取一些附加手段减轻炎症(比如吃姜黄)、修复肠道,比如:
用可发酵纤维(包括菊粉)来滋养有益肠道细菌——每天吃g红薯紫薯藕南瓜洋姜大蒜之类的;
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多吃发酵蔬菜,少用洗涤剂洗蔬菜;
帮助修复肠道粘膜——喝骨头汤、薄荷茶、甘草茶或芦荟汁,补充L-谷氨酰胺;
补充硒——这是一种在修复肠道方面极其有效的矿物质;
提供肠道修复所需的全面营养——吃动物的肠子;
每天喝至少两升水……
如果怀疑自己有桥本氏的问题(或者为了监测自己饮食调整的效果),医院检测自己的甲状腺抗体指标,确保:
TPO抗体:<9IU/mL,或呈阴性
Tg抗体:<4IU/mL,或呈阴性
补碘(和硒)
是的,碘是甲状腺生产T3和T4所必需的营养,而现代人的碘摄入往往极度不足(碘盐中的碘只能有效防止“大脖子病”,但是能提供的量还是大大低于身体所需,详见《碘》)。
缺碘不仅会引起甲状腺内出现自主功能结节(引起甲亢),还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
“正常”人群的甲状腺中的碘平均含量是10mg,而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甲状腺,平均只有4.7mg(他们的甲状腺素水平还是正常的)。
据报道,年到年,美国人体内的碘水平下降了50%;而相应的,桥本氏和格雷福斯病的发病率却一直在上升。
据一项对丹麦两个地区的调查,碘水平更低的奥尔堡地区,甲亢的发病率是碘水平更高的哥本哈根的2.6倍。
事实上在过去年间,有大量的用碘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包括格雷福斯病导致的甲亢)。(直到放射性碘疗法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这些有摧毁性但极具盈利性的方案出现……)
无论再怎么狂吃碘盐,摄入的碘也很难超过1mg,而我们(尤其是女性)需要每天补充13mg的碘(这个巨大的差距是现代人许多健康问题的根源,详见《碘》):不过还好,13mg的目标其实很容易实现——注意经常吃海洋类蔬菜就好(尤其是海带,每天只要7g就足够)。
但在补碘前,最好确保没有甲状腺内没有自主功能结节——如果有最好事先切除,否则可能会出现甲亢。
但为什么会看到许多补碘引起甲状腺问题的报道呢?
因为碘离子在甲状腺内转化为碘原子的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而如果身体内缺硒(或谷胱甘肽),那么就没有足够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来中和这种自由基,导致甲状腺细胞受损……
所以一定要确保补充足够的硒(参见《硒》),每天μg(至少持续6个月)(试验发现,这个补充量能够有效减少体内的TPO抗体——每天μg的效果就没有统计显著性了)。(另外还要多吃肉,提供足够的氨基酸。)
补充其他营养
除了碘和硒之外,现代人容易缺乏的其他营养素也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比如:维生素A(吃肝脏)、维生素D3(晒太阳或吃补剂)、ω-3脂肪酸(吃草饲牛羊肉或海鱼)、铁(吃肉)、锌(吃肉)、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生产TSH所需)(吃肉)……
可以参考以下标准,来确定自己的营养水平是在优化范围(而非“正常”范围)内:
铁(血清):75~ng/mL
维生素D3(血清):>50ng/mL
A(血清):0.8~1mg/L
同型半胱氨酸(血清):7~8mmol/L
硒(红细胞):~μg/L
锌(红细胞):0~1μg/dL
镁(红细胞):2.5~3.0mmol/L
关于碘,目前还没有真正有效的检测标准——多补充吧。
“正常”的甲状腺指标
好吧,你的甲状腺指标都是“正常”的,你的甲状腺没有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好像也有充足的营养生产足够的T3和T4,但为什么还是有甲减(或甲亢)症状呢?
首先,体内99%的T4和T3是与TBG(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转化为“自由态”的,才能被真正使用——所以有些人即使T3水平是正常的,但如果TBG水平过高(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都会提升TBG水平,而缺碘会提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仍然会有甲减;过低仍然会甲亢。
其次,即使“自由态T3”(fT3)的水平是正常的,如果身体的rT3水平过高,也仍然会甲减——重金属(砷、镉、铅、汞)、过度训练、过低热量摄入和压力都会增加rT3水平。
然后,T3要最终进入细胞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过程需要维生素A和皮质醇的辅助——这两者水平低也会导致甲减症状;另外,如果细胞缺少必要的脂肪酸(尤其是ω-3)来维持良好的细胞膜功能,或者体内的炎症分子水平较高,那么T3进入细胞也不会顺利。在这些情况下,都会出现“甲状腺素抵抗”,引起甲减症状。
最后,所谓“正常”的标准,并非“优化”的标准——因为那些标准在设定时,其数据都采自“正常”的人(可能有许多的甲状腺功能已经是失调的),而非真正健康的人——确保你的指标都靠近“正常范围”的好的底线,至少别靠近坏的底线。
以下是优化的(而非“正常”的)甲状腺指标:
TSH:<2.0μIU/mL(孕期小于2.5)
fT4(自由态T4):>1.1ng/dL
fT3:(自由态T3)>3.2pg/mL
rT3:<fT3的1/10
另外,也不要盲目迷信血检,因为一些指标的反应很慢(比如TSH,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对低T3水平做出完全反应),而另一些则一直处在波动中(比如fT3,会随着人的身体压力情况不断变化),何况到底有多少fT3成功进入了细胞并引起了反应,更是血检无从得知的……所以我们远远不能仅通过这些数字,就确认自己的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