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秘方治疗甲亢,中医验方疗效好

2017-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的“瘿病”很类似。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

疾病分型

1、气郁痰结型:本证型的发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痰邪内生结聚于颈前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怕热汗出,颈部憋胀,吞咽不爽,喉间有痰;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

2、气阴两虚型:本证的发病多因郁火耗伤气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肿大或不肿大,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气促多汗,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腰膝酸软,便溏纳差,下肢浮肿,指舌颤动;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而无力。   

3、阳亢风动型:本证的发病多因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表现为心悸而烦,发热多汗,性急易怒,口干不欲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头晕目眩,指舌颤动,颈前肿大,目突如脱;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而有力。

4、肝胃火旺型:本证的发病多因暴怒伤肝,肝郁化火,火邪及胃,炼津生痰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大而柔软光滑,面红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口苦咽干,多食善饥,畏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头晕目眩,指舌颤动,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弦数有力。

5、阴虚火旺型:本证的发病多因火郁伤阴,虚火外浮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块或大或小,形体消瘦,目干睛突,面部烘热,咽干不欲饮,多食易饥,烦躁易怒,心悸汗出,头晕失眠,手指颤动,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治当滋阴降火,涤痰散结。

6、肝郁脾虚型:本证的发病多因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善太息,胸闷胁痛,脘腹胀满,纳食不佳,便稀或溏,颈前肿块或大或小,或见恶心,呕吐,倦怠乏力,心悸汗出;脉象弦滑,苔白或厚腻。

7、痰结血瘀型:本证患者病程多较长,缘由气滞痰凝、血脉瘀阻而发病。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块经久不消,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憋气,眼球突出,心烦善怒,喉间有痰,吞咽不爽,食少便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腻,脉沉弦或沉涩。

8、心肝阴虚型:本证的发病多因痰气壅结、化火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心悸汗出,心烦少寐,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舌体颤动,脉弦细数。乌苏中医甲亢治疗方

医院的专家根据甲亢的临床辨证,向我们介绍了两种甲亢治疗的中药药方。

甲亢1号方

处方组成:珍珠母50g,黄柏15g,首乌藤15g,远志10g,酸枣仁15g,川芎15g,丹参15g,知母15g,泽泻15g,栀子10g,枸杞子15g,夏枯草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郁金10g。

甲亢2号方:

处方组成:太子参15g,麦冬15g,黄精15g,柏子仁15g,川芎15g,远志10g,地黄15g,白术25g,瓜蒌30g,枳壳15g,酸枣仁15g,龙眼肉15g,郁金10g。

两种中药方是医院专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拟定的经验方,方中药物以益气养阴、涤痰散结功效为主,在用于甲亢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医院专家提示:该方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诊疗后方可使用,不可擅自服用。(想要了解更多乌苏中医特色秘方可以点击本篇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精选秘方~

每日秘方

秋燥容易引起小儿咳嗽,就用小儿润肺止咳方

穴位保健

吃药太苦?试试中药敷脐疗法吧

每日秘方

来自瑶族的湿疹秘方——苦李根癣药水

养生好物

痰湿体质的祛湿养生粥

每日秘方

胃不舒服就用“健脾益胃膏”,治胃又养胃

秘方汇会从各家中医(民族)医院搜集大家关心的各种秘方,并向大家分享,我们致力于搜寻真实有效的秘方。点击下方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yf/6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