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甲状腺疾病规范化诊疗路在何方
2019-12-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且病因复杂,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甲状腺疾病诊疗倡导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这种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取得了较好成效。
4月22日,第十一届默克中国论坛甲状腺糖尿病年度峰会分论坛会议顺利举行,秉承会议紧跟国际前沿的特点,本次会议特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苏珊·曼德尔(SusanMandel)教授、美国波士顿医学中心教授斯蒂芬妮·李(StephanieLee)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拉夫尔·图法诺(RalphTufano)教授医院孙宁玲教授就甲状腺疾病最新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超声在甲状腺癌监测中的应用会上,Mandel教授对超声在甲状腺癌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她指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会受到诊断时淋巴结转移的影响,若能在术前发现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并在术中进行清扫,则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操作简捷、可多次重复的淋巴结转移检测方法,总体而言,超声检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达18%~53%,对颈侧区的敏感性则达64%~94%。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推荐,对所有经细胞学或分子检测发现的恶性或可疑恶性肿瘤患者,推荐在行甲状腺切除术前对颈部(中央区,特别是颈侧区)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异常淋巴结超声的主要特征包括,内部呈高回声、淋巴门缺失、囊性变及微钙化、周围型血流及结节呈圆形。
同时,Mandel教授表示,对通过解剖超声定位发现的中央区淋巴结短径≥8mm和侧区淋巴结短径≥10mm的患者,一经活检证实病灶仍持续存在或复发,应在既往手术的区域行治疗性中央区和(或)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并保留未受影响的重要结构。对短径<8~10mm的可疑淋巴结可不行活检,继续随访,当淋巴结生长或威胁重要结构时,可考虑细针穿刺活检或其他干预。
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想说“爱你”不容易年1月,ATA发布了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其中强调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管理。针对放射性I(RAI)治疗,新指南指出减少剂量或不行RAI治疗可以减少RAI治疗的并发症;对于癌灶局限于腺内者,仅在肿瘤较大和年龄>55岁时考虑RAI治疗;对于微小腺外侵犯和转移至Ⅵ区淋巴结的患者,仅在受累淋巴结超过5个或单个淋巴结直径>3cm时考虑RAI治疗;对于较大的腺外侵犯或远处转移患者,建议行RAI治疗以减少复发、降低死亡率。
按照新指南的推荐意见,为何无需对所有患者行RAI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