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圈内人rdquo现身说
2021-3-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最好的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行医经历的中西医结合医师,我强调看病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选择。
我有着许多中医人不曾有过的经历。刚大学毕业就在浙医一院各内科轮转一年,单独管床值班,比现在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压力大多了。回院后可以说在所有的大内科都工作过,非典那年还在急诊,接着还呆过一年的重症病房。10多年前到医院进修,那时也算得是见过世面了,放过支架,装过起搏,学过射频,但一直没有放下中医这个老本行。所以我现在的理念是两眼看世界,治疗跨中西。
中西医各有优势,不能放在简单的对立面上。西医是循证医学,很多西药都是临床证明确实有效果的,而中医则是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对内科病人来说,某一阶段的治疗是中医还是西医适合,抑或两者同时进行,是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打个比方说,有病人看病,中药要去中医那里开,西药要去西医那里开,如何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在我这里,就可以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免除了“西医看西医,中医看中医”的颠簸。
看病遇到了深水区,要从更高的层面来解决。我希望中西医能做到取长补短,看病时我既重视病人的昨天(仔细询问病史,包括仔细查看影像学的资料,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又要了解病人的今天(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预测病人的明天(预估可能的获益和风险),所以诊治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肿瘤患者得了冠心病,支架放还是不放;心衰患者得了肿瘤,化疗药用还是不用;房颤的慢心率患者,是射频消融还是起搏器植入再配合药物应用?这些西医治疗方法的选择背后,都有着中医广阔的舞台。
就拿最常见的心悸来说,心悸是中医病证名,包括“惊悸”、“怔忡”,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根据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都属于中医所说的心悸。心悸治疗灵活运用中药,常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圈内人”现身说法
甲状腺癌术后心悸巧用中医药
近年来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患者术后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以预防甲状腺癌复发已成指南共识。但临床上患者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后,常出现心悸症状而到心内科就诊。
巧的是我就是这样一位“圈内人”,几年前甲状腺癌术后每天要吃两片甲状腺素片,一开始也难过、没力气、心跳快,后来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摸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心悸的方法,中医短期辨证施治,后期膏方缓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甲状腺癌术后心悸多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内伤等引起,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病变部位在心,但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关系。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阳虚、气阴两虚为本,邪实(水湿、痰浊、血瘀)为标。气、血、阴、阳以及诸脏的不足导致心失所养,是因虚致病,痰饮内停或血脉瘀阻导致心脉不畅,是因实致病。
中医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扶正温阳、补气固表、化痰利湿、行气开窍的方法。治疗不是通过类似甲状腺素的直接作用,而是整体调节,改善甲状腺本身的功能,不同于激素的替代治疗。治疗初期以中药配合甲状腺激素至TSH剂量达到目标剂量,待TSH稳定后尝试逐渐减量,给予中药缓图,以减少甲状腺素片的剂量及副作用。
频发室早,24小时超1万次
中西医结合一周后基本消失
接下来谈谈室性早搏,其危害主要是心悸影响正常生活,而且存在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恶化的风险。其中有一类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属于单纯性室早,多见于相对年轻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可见频发室早。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早超过1万次的,心内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做射频消融,成功率虽然高,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但是价格昂贵,且仅限起源于一个位置的。而室早在1万次以下的,很多患者是下不了决心做射频消融的。
对这类患者,我的理念也是中西医结合,效果也不错。
有一位姓张的患者,41岁,因为频发室早,反复心悸1个月,早搏达1万次以上,结合常规心电图表现,本来是有射频消融指征的,但是患者不同意,我就试着用倍他洛克缓释片和中药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一周后早搏基本消失。出院后继续服用中药,冬天用膏方调理,增强体质,到现在都没有发作过。
单纯性室早往往有诱因,比如工作劳累、压力过大等。这类患者一般都有着“健康”的过去,可以用疏肝理气、益气养阴的中药治疗。同时根据其基础心率的情况,酌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待症状缓解后再慢慢回撤。必要时服用膏方巩固。经过这样的治疗,有的患者早搏即使达到几万次,也能够恢复正常,所以不要小看中医中药的作用。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小于6个月的
配合中药心脏还是可以缩回去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的常见类型。其特点在于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明显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由于心功能差,很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也是心脏移植的常见病因。
病程长短不一。短的发病1年之内死亡,长的可存活20年以上。心脏扩大明显、心衰持久或心律失常顽固者预后不佳。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预后也极差,不少患者可有猝死。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部分DCM患者,尤其是心衰小于6个月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RODCM)患者,经过当前标准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可以让扩大的心脏再缩回去。表现为心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伴有或不伴有心室内径明显缩小。超过1/3的RODCM患者经过这样的治疗可以恢复正常!
但是还有很多病人,一开始或在小剂量使用抗心衰药物后,就血压偏低,心率偏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限制了抗心衰药物的使用。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药物用上去?我首先想到的是用中药。
我试着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中药来改善,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使患者的血压、心率上调,这样抗心衰药物就能够尽早达到靶剂量。比如原来倍他洛克缓释片1片都用不上,现在3、4片都能用,ACEI(ARB)类药物也加大了剂量,从而缩短了心室逆重构的时间,使重构比例增加,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我手上恢复最快的病例是4个月,从全心扩大,射血分数26%,到心脏结构恢复正常,射血分数70%(大于等于50%为正常),也真替患者感到高兴!
要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前提条件是:病程要短,心衰最好不超过半年。
如果心衰超过半年,临床症状虽然能改善,但是逆转(使心室逆重构)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要尽早中西医结合。当然关键是要和病人统一思想,病人要有耐心,依从性要好。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看病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选择”。
心脏康复要有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当然,如果心悸完全由情绪、压力等原因引起,没有器质性问题,用中药完全可以解决。
有个30多岁的女患者反复心悸半年多,加重1年,所有的检查都正常,看过很多医生,吃过很多药,却总是不好。她平时容易激动,一激动就胸闷气促,都快走到了离婚的边缘。我了解到她是产后抑郁引起的,就用中药为她辨证治疗,很快她就好转了。
还有一位小女生在上海读书,因学业紧张反复心悸,但各项检查都正常,经人介绍找到我。我和她母亲交流了一番,特别指出,不是不相信西医,只是其没有特效药,再者也没有必要去心身科就诊了,最后半信半疑地接受了中医治疗。两周后女孩回杭,说吃药后心情很舒畅,更令人高兴的是复查血常规,多年的白细胞减少也恢复正常了,现在成了我小粉丝,吃了两年膏方,今年准备出国求学了。
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心脏病诊治和预防理论,倡导活血化瘀、益气养心理论,针对患者的阴阳气血盛衰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整体调节,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中医康复作为中医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谨避外邪”“上工治未病”、“心主神明”等诸多养生康复理论。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与现代医学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理念相符,在疾病初期采取防御措施,可以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发病率。
在西方,康复医学已经十分成熟,中国心脏康复未来要与西方媲美,就一定要带有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实际上中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康复的概念,我们一定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之路。
沈盛晖
副主任中医师
沈盛晖
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脏康复专业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
以人为本,中西医并重,擅长诊治策略的选择和理念的交流,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熟练运用涉及内科诸证。西医注重循证医学,用药讲究指南依据。在介入术后膏方调理、甲状腺癌术后心悸、考试综合征、扩张性心肌病、缓慢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高血压、心衰治疗与康复更有一定心得。
门诊时间:
武林馆:周六下午
城西馆:周日上午
预约
2号线开通之后
你想到桐君堂中医门诊部
无论是武林馆还是城站馆
都能够乘坐地铁
步行路程5分钟内到达
武林馆:
地铁2号线—武林门站—B出口—50米
武林馆新馆:
地铁2号线—武林门站—B出口—50米
城站馆:
地铁1号线—城站站—A1出口—米
桐君堂中医
(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
桐君堂名医名录
中医儿科门诊
桐君堂名医名录
生长发育专家
桐君堂名医名录
祛痘淡斑特色门诊专家
桐君堂名医名录
中医男性病门诊
桐君堂名医名录
皮肤科专家
桐君堂名医名录
甲状腺疾病、糖尿病
桐君堂名医名录
呼吸咳嗽特色门诊
桐君堂名医名录
胃肠专科
桐君堂名医名录
中医内科肝胆门诊
桐君堂名医名录
中医骨伤科
桐君堂名医名录
眼科专家
桐君堂名医名录
中医耳鼻喉科专家
桐君堂名医名录
中医脱发病专科
桐君堂名医名录
便秘特色门诊
桐君堂名医名录
中医神经失眠专科
桐君堂名医名录
针灸推拿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