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些误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017-4-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内分泌那些事儿》连载
作者
刘光辉,医院
经历
这是一位78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意识不清1天”就诊。曾多次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本次因咳嗽、咳痰加重,有黄色黏痰,伴有意识不清,由家属送入我院。来院后血气分析提示PaCOmmHg,予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收入重症监护室。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心包积液病史多年,曾被诊断为“冠心病”;平素有反应淡漠、纳差、精神萎靡,外院诊断为“老年性精神障碍”,长期口服“喹硫平、左洛复”治疗。入院查体:BP/64mmHg(多巴胺维持情况下),神志不清,深昏迷状态,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中,无自主呼吸,全身皮肤苍黄、干燥,无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及少许湿啰音,未及明显哮鸣音。心浊音界扩大,心率49次/分,律齐。腹软,肠鸣音4次/分,无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压痛阴性,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入院后查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及斑片状模糊影,考虑炎症性病变,合并轻度肺水肿可能;心脏增大,心包积液。甲状腺功能提示:TT30.04nmol/L,TT.4nmol/L,FT30.19pmol/L,FT40.00mmol/L,TSH17.16mIU/L。更正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黏液水肿性昏迷”,入院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每次50μg口服,每天一次治疗2日后剂量加至每次75μg口服,每天一次。2天后复查甲状腺功能上升不明显,TSH有上升,逐步增加左旋甲状腺素片剂量至每次75μg口服,每天两次,治疗4天后复查心脏彩超示心包积液较前减少,甲状腺功能较前明显好转,患者意识转清,窦性心律,心率维持在66~76次/分之间。拔管脱机后情绪及进食明显改善,出院后每2周随访一次,随访1月,TSH、FT3、FT4恢复到正常范围,患者生活自理,情绪、饮食均正常,无明显精神症状。
体会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全身代谢减低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病情轻重与激素不足的程度、速度、病程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有关。该病起病缓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基础代谢率减低,产热减少,常见表现为易疲劳、畏寒、体重增加、皮肤粗糙、干燥;并可伴有反应迟钝、嗜睡、抑郁等精神症状。消化道方面可表现为腹胀、便秘,食欲不振;血液系统可表现为贫血;心血管方面可表现为心包积液,心率减慢、心功能衰竭等表现;严重者往往在感染、应激等因素刺激下出现黏液水肿性昏迷引发呼吸衰竭。该患者有精神症状,曾被误诊为老年性精神障碍,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心包积液及心率慢被误诊为冠心病;本次出现呼吸衰竭,因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但纵观患者病史及体征、辅助检查,实质上是被误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本例患者误诊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某一系统临床表现所掩盖。
②广大非内分泌专业的临床医师不熟悉甲减的临床特点,对其复杂性及多变性认识不清,因此对该病警惕性不够。尤其在处理急危重症时,临床思维不够开阔,缺乏对疾病的全面分析,仅凭非特异症状及体征作出诊断并制定诊治措施,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临床医师在接诊时,问病史不够仔细,查体不系统不彻底,仅仅满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而未进一步行鉴别诊断,加之甲状腺功能非常规急诊检查项目,这也是导致误诊的常见原因。
通过该病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如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代谢症候群,如畏寒、体温低于正常、疲乏、反应迟钝、不明原因的长期浮肿、腹胀、贫血甚至黏液水肿面容等表现,需高度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接诊时应认真询问病史并仔细查体,完善TSH、T3及T4等检查,综合病史及辅助检查,加强分析识别,从而减少误诊误治。
吴先正主任医师点评
“有时候阅读是一种享受,尤其是作者带给读者的那种强烈的共鸣感。一份小小的病例,一瞬间的感悟,都让人思潮澎湃,不经意间就回想起曾经的经历。当时初升副高,医院的会诊申请,心情忐忑,诚惶诚恐。看病历,查体,再追问病史,“黏液性水肿昏迷”的诊断基本确立,但院方要求转诊,压力徒增!自己的判断有多少把握?这样需要呼吸机维持的重症患者,在普通的内分泌病房里需要怎样的护理和治疗?电话联系科主任,准备好床位和呼吸机备用,陪同救护车安全返回本院,经治疗患者几日后即康复出院。我现在依然牢记当初的那份自信和满足,这或许也是每一个用心的医生,能在空前惨淡的现实里坚持的原因吧。《内分泌那些事儿》全国巡讲会于7月16日在广州首战告捷,「AME科研时间」近期将陆续推出会议相关报道,敬请北京白癜风医院的疗法北京白癜风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