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门政府工作报告稳定托底平阵痛灵活变

2016-4-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两会热门]政府工作报告:稳定托底平阵痛灵活变通促发展

"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总的判断。虽然中国经济告别了高速增长、步入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但李克强依然乐观而自信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那么,如何才能大展拳脚?"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政府工作肯定的总的指导原则。1000万就业人口是硬指标"宏观政策要稳"不仅是指今年的宏观政策要与去年的宏白癜风可以医治吗观政策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暗含着另外一层内涵,即除非出现更大变故,否则今年全年的宏观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转变或波动。在2013年实行并卓识成效的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前行。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其赤字率依然稳定在2.1,而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与去年13.6的实际增长率相差不大。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也与2013年实现的数据几近相当: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今年设定的增长目标为7.5左右;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而今年计划控制在3.5左右;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今年则分别为4.6以内和1000万人以上。区间值成为今年设定的预期目标的最大特点。"GDP的增幅为7.5左右,CPI为3.5左右,是左右,而不是肯定的,这就说明我们的指标是指导性的,而不是计划的。"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对重重包围他的如此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7.5左右的经济增幅目标,"这么多目标中1000万人以上的就业人口目标是比较硬的,也就是说CPI和GDP关键是服务于就业率的。"区间值理论一方面说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在提升,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央政府对这些数据的波动范围是有底线,即上下限理论,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要保证就业目标,需要7.2的经济增长。对当前情势的判断,报告认为,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保持稳增长。在稳增长的同时,今年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解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进民生为根本目的。下放审批权"微观政策要活",意味着货币政策绝非原封不动,而会根据情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解,以保持松紧适度。而在保增长的同时,调解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则是微观政策调控另外1主要目标。宏观政策保持稳健,微观政策保持灵活,利用灵活的微观政策来发挥调控的导向性。稳的是大局,是人心,变的是微观,是活力。设定的区间值则为经济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波动范围,避免因小波动而调解宏观政策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既定的步骤。对微观政策,李克强开出的药方是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何为活?活的关键在于改革,通过改革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进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坚定地推动经济结构的改变,中国经济一定能健康持续发展,我们保持的不是高速度,而是中高速度,我们一定要把经济结构调过来。朱光耀说,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结构的阵痛期和前期大规模刺激计划造成产能过剩的消化期,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好我们清楚知道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要稳步推动。要改革,当前最关键的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政府进行自我革命,转变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从重视前置性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向泄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政协经济联组会议时曾说,目前很多经济体,比如民营资本、小微金融,对现在的管理体制不满意,那么,我们就要扩大开放,下放审批权,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用好增量,这意味着我们将摒弃靠货币政策扩大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老路。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托要素投入向更多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托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调和迈进。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社会政策要托底",意味着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也反应财政政策将向民生方面倾斜。朱光耀指出,财政政策一定要体现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引导舆论,这意味着在保证社会稳定、增加民生支出、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球央行政策随着经济趋缓逐步退出以后,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政策最关键还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好财政政策加减法。减的主要是行政开支方面。报告指出,2014年各级政府要继续过紧日子,紧缩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3公"经费只减不增。增加的主要是民生领域,集中有限资金用于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报告指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具体目标则细分为: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今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房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hht.com/jzxyzl/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